中国支付网
“共轭”:张超与AI张超双个展在沪开幕

“共轭”:张超与AI张超双个展在沪开幕

2023年4月15日(周六)下午,由SoART极艺轩画廊出品的新展“共轭:张超与AI张超双个展”正式拉开帷幕。展览现场将呈现张超独立创作的15件雕塑作品,张超与AI张超合作的7件作品,以及由AI张超独立创作的36件作品。本次展览由于蒙群任学术主持,廖廖任策展人。

共轭——张超与AI张超双个展展览现场

张超《忆》,2014,不锈钢

关于展览名称“共轭”,策展人廖廖讲到:共轭是一种特殊的二元对称关系,指两个同类或者具有同等性质的对象或元素通过一种操作或者同类操作可以同时来回变换,艺术家张超与“AI张超”就是一种共轭关系。艺术家张超运用自研的人工智能相关的雕塑辅助生成算法创造了“AI张超”,它不仅具有与艺术家交互创作的可能,艺术家还尝试赋予它某种合法性的身份。艺术家利用AI创作时多将其看作工具,而张超赋予其身份,使两者构成同行、羁绊、牵制、转换的共轭关系,这是艺术生产方式的新实验。

共轭——张超与AI张超双个展展览现场

张超《大音希声》,2022,铝合金

本次展览的“双个展”形式,指的是艺术家张超与张超创造的“AI张超”两位创作的作品。“AI张超”是否可以被视为具有主体性的创作者?是本次双个展希望引发讨论的问题。伴随着基于AIGC(AI-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大型语言生成模型ChatGPT的爆红,AIGC开始越来越多的介入生产与生活,通过不断创新的生成算法,AI绘画、AI诗歌与AI音乐等领域的成果几乎达到人类水平,甚至有可能颠覆未来艺术创作与交互模式。借此次展览,在展览开幕当天14:30展开主题为《雕塑艺术如何迎接AIGC时代》的学术讨论。研讨会有幸邀请到朱尚熹、廖廖、姜俊、张超共同参与,由于蒙群担任学术主持。研讨会从雕塑艺术的本体性、跨媒介、场域性等特征展开,聚焦张超与AI张超的创作逻辑,以及AIGC所带来的技术伦理、身份认同等问题。

张超《建新村大岚垭19号》,2014,树脂打印

张超《意味》,2019,铝合金

研讨会现场(从左至右:廖廖、朱尚熹、张超、姜俊、于蒙群)

关于雕塑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的问题,朱尚熹教授表示:事实无数次证明,雕塑是最不拒绝科学技术的一门艺术。这样的结论源自雕塑的造物本质。今天张超展览的主题是涉及AI科技的话题,这件事实本身就说明我们的青年雕塑家对人工智能的敏感,而站在了科技的前沿。材料与技术是雕塑本体的内容之一,张超的实践正说明雕塑话题的延伸和进化。现当代雕塑的百年进程说明,雕塑的概念是动态的,是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演进的。百年现代雕塑进化史雕塑经历了雕塑造人,雕塑造物,雕塑造域几个大的阶段。经过数代雕塑人的自觉和努力,在现当代语境下,雕塑与建筑,与景观,与公共艺术,与现当代装置艺术实现了大会师。张超展览以雕塑家的自觉思考了空间维度的问题,以及在地性空间的营造。同时也说明了雕塑的空间性与元宇宙和AI从平面到立体维度的进化趋势并行不悖。硅基生命时代已经悄然叩问碳基生命的大门,最终会取代碳基生命,似乎是具有不可逆转之势。雕塑的未来未知,雕塑人在这个问题上同样是迷茫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雕塑的空间属性,与生俱来。而宇宙的基本属性是多维的。在空间维度的语境下,雕塑一定是可以伴随始终的那一位。

张超《静观》,2014,不锈钢

张超《回家的路》,2022,不锈钢、机械装置

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张超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空间维度中应用雕塑语言,张超认为:“实体雕塑只是空间的一个结构,它是一个要素,而不是全要素。我将展览的第一个展厅全部重新建构,让空间变得狭窄以便身体更好的去感知空间,而不只是观看实体雕塑作品本身。实体雕塑以一种散点式的方式被安置在空间中,形成了空间中的一个结构、一个关节,狭窄的空间不再让观众有更舒适的距离去“欣赏”和“观看”雕塑作品本身,此时身体的空间体验更加凸显。视觉与身体同时调动,彼此牵制,彼此关照。”

AI张超,《我离开多久你才会发现》,2022,不锈钢、树脂

张超《上帝》,2022,铝合金

张超《平安夜》,2022,不锈钢

策展人廖廖表示:“在中国当下的环境里做探索雕塑语言的、有尝试冒险精神的这样一个雕塑展是很少见的。同时张超和AI张超双个展的概念也十分新颖。在ChatGPT之前有各种各样利用计算机语言来创作绘画、雕塑的新媒体技术,但人们始终将其视作工具,但伴随着ChatGPT的诞生,让大家对人工智能有了更多的想象,尤其是有关人工智能的独立性问题。本次张超的双个展,也探讨了这一问题。AI作为工具,超越了以往所有工具的属性,以往的工具没有自主性,伴随着AI越来越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它带来的图片生产、文化内容的生产,必然会影响艺术家的观念,也会影响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共轭——张超与AI张超双个展”展览现场

张超《彼岸》,2022,不锈钢

艺术家张超如此解释他的创作理路与 AI张超的诞生过程:“我将我的所有作品数据化,然后将其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基因信息”,或者说“雕塑零件”,通过几种判别器(Discriminator)将其进行重新分配,然后生成器(Generator)让其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的、随机的、实验性的进行变化和基因重组,通过对抗训练和我的辅助判别,最终形成全新的雕塑作品,并且我希望它能够根据算法生成的模型的造型特征来自行选择颜色进行自动着色。与技术团队沟通后,经过很长时间的研发及不断地训练,2022年9月,AI张超终于诞生了,虽然它现目前还不能完全达到理想要求,但这已经是注定的指日可待了,目前它还处于一个比较懵懂的状态,像个小孩子,需要不断的辅助训练才能使其茁壮成长。AI张超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不止是能做雕塑,同时它也涉及到人类自然语言处理,包括文字、图像、视频、颜色等为一体的多维度有机系统。

AI张超,《洞见》,2022,图像

AI张超,《独立》,2022,图像

AI张超,《告别》,2022,图像

关于张超与AI张超的创作逻辑,姜俊博士提出:“张超或者AI张超很好的契合了我们刚刚发生的一系列的AI技术的革命,同时张超通过把自己的作品拆解开来给某个AI程序,使得 AI程序变得独特,使其不再是一个公共开放的工具。公共开放工具的生成没有个性,张超培养了一个适合自己的AI、一个独特性的工具。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一直是人类身体的某种延伸,我们应该怎样构成这种延伸也是一个有趣的议题。这个过程中,机器的生成是不是可以代替人去为人创造之于生活想象的世界那种感觉性的东西。”

AI张超,《公元》,2022,图像

AI张超,《共轭》,2022,图像

AI张超,《启示》,2022,图像

展览于上海M50创意产业园区SoART极艺轩2023年4月15日正式开幕,展期为2023年4月15日-7月15日开放,欢迎大家前来观展。

“共轭-张超与AI张超双个展”展览现场1

“共轭-张超与AI张超双个展”展览现场2

张超,《1秒钟后再见》,2022,机械装置

张超,《大音希声》,2022,铝合金

张超,《回家的路》,2022,机械装置、不锈钢

AI张超,《我离开多久你才会发现》,2022,不锈钢、树脂

Add comment

Follow us

Don't be shy, get in touch. We love meeting interesting people and making new friends.

Most popular

Most discussed